今天在中環遊蕩,走一會,坐一會看書,又走一會,這樣「行行坐坐」,原來可以消耗掉半天。這種無聊遊蕩的日子,實在是一大樂事。
在皇后像廣場和外籍傭工一起
我喜歡皇后像廣場,是因為麻雀和鴿子、鮮花和綠樹,還有立法會大樓,但是外籍傭工令整個地方很尷尬。我不會坐在外籍傭工的旁邊,很格格不入,我想坐遠一點,這很正常,然而,大部分地方都被她們霸佔,我被排斥出來。不禁驚奇,原來這些廣場公園,香港人是不用的,沒有人會坐在這裡看風景,沒有人會在這裡看看書,不過想著想著,這又有甚麼出奇﹖這裡是中環呀﹗你以為匯豐的員工會在這裡休息嗎﹖他們回家看電視啦。我真是太天真太傻了。
和平紀念碑寂寞,可以顯其莊嚴。但是陪伴昃臣像的,是一批菲傭印傭,昃臣好慘呀。政府你真的好蠢,好心叫財團在這裡建個皇后像商場啦﹗
如果你不認識昃臣,自己去維基查吧。立法會的歷央也挺有趣的,原本是最高法院,後來變成立法會大樓,添馬艦政府大髀罅總部竣工後,又會變回終審法院。建築也挺有特色,圓拱頂、三角楣、君權神授牌(這個我是剛剛知道),還有泰美斯女神像(也是剛剛知道她名字,然後來扮代表)。
很多香港地方皆有其深厚的歷史,菲傭印傭不知道正常不過,但是身為一個香港人,不可以不知道香港地方的歷史,可能我又要再去一次了。
2011年5月7日星期六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香港政府的藍屋一帶發展方程式
如果還沒有讀過香港政府的保育方程式,請先讀一讀,今次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它的延續。
藍屋建築群的意外和意外
話說小弟在灣仔遊蕩,又怎可以不到到藍屋,看看這個一級歷史建築﹖
石水渠街藍屋與慶雲街黃屋和景星街橙屋,合起來叫「藍屋建築群」,後兩者分別在1928和1958年收歸政府,政府用特別的油漆分飾,因而得名。然而藍屋之所以是藍色,完全是一宗意外。當時香港政府要為藍屋髹上油漆時,因只剩下水務處的藍油,因利成便,除了最尾一幢的私人樓沒有被髹上藍色,其他幾幢都全變成藍色。
意外陸續有來,藍屋新髹而成之後,慢慢吸引了欣賞的目光,市民認為藍屋有趣特別,讚不絕口。政府於是把原本被冷落一邊的黃屋橙屋重新搬出來,收回石水渠街等的土地權以供發展,搞了個「藍屋建築群」。
它理應鶴立雞群
說完有一點點無聊的歷史,讓我們見識一下香港政府的荒唐吧。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藍屋你我都知道在哪裡,黃屋和橙屋我錯過了,小弟也是在搜集資料時才知道的。所以,藍屋應該是最特別,最深入我們的心,最吸引我們的。從這件事可知,它理應是鶴立雞群的吧。
所以,唔該政府﹗麻煩不要隱沒它。
我猜想政府應該是想延續「藍屋神話」,又或認為藍屋不夠獨特,又可能怕它孤獨,因此將旁邊的建築物都髹成五顏六色。這樣做,除了將整排建築物變得眼花繚亂之外,原本理應鶴立雞群的藍屋也被搶了風頭。
這是從網上找回來的。
跟文章第一幅圖(小弟照的)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小克口中「芥辣黃屋」的出現。
之後應該就是「嫩粉紅」、「蘋果青」和「寶石綠」(參考第二幅圖)。
還有這個還未完工的新樓,依稀可以看到是「玫瑰紅」。
藍屋建築群的意外和意外
話說小弟在灣仔遊蕩,又怎可以不到到藍屋,看看這個一級歷史建築﹖
石水渠街藍屋與慶雲街黃屋和景星街橙屋,合起來叫「藍屋建築群」,後兩者分別在1928和1958年收歸政府,政府用特別的油漆分飾,因而得名。然而藍屋之所以是藍色,完全是一宗意外。當時香港政府要為藍屋髹上油漆時,因只剩下水務處的藍油,因利成便,除了最尾一幢的私人樓沒有被髹上藍色,其他幾幢都全變成藍色。
意外陸續有來,藍屋新髹而成之後,慢慢吸引了欣賞的目光,市民認為藍屋有趣特別,讚不絕口。政府於是把原本被冷落一邊的黃屋橙屋重新搬出來,收回石水渠街等的土地權以供發展,搞了個「藍屋建築群」。
它理應鶴立雞群
說完有一點點無聊的歷史,讓我們見識一下香港政府的荒唐吧。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藍屋你我都知道在哪裡,黃屋和橙屋我錯過了,小弟也是在搜集資料時才知道的。所以,藍屋應該是最特別,最深入我們的心,最吸引我們的。從這件事可知,它理應是鶴立雞群的吧。
所以,唔該政府﹗麻煩不要隱沒它。
請找找藍屋 |
這是從網上找回來的。
跟文章第一幅圖(小弟照的)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小克口中「芥辣黃屋」的出現。
之後應該就是「嫩粉紅」、「蘋果青」和「寶石綠」(參考第二幅圖)。
還有這個還未完工的新樓,依稀可以看到是「玫瑰紅」。
標籤:
遊蕩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香港政府的保育方程式
讀過小克其中一本書(非常嚴格來說它是一本漫畫書),裡面有一章講顏色,多次提到了香港政府保育政策的荒唐之處,讀過甚是有趣,於是今天便隻身到灣仔找提到的地方做實地考察。
從環保軒說起
還是英人治港的時候,位於皇后大道東的舊郵政局可能已經不合時宜,所以於1992年關閉重修,改用成環保資源中心,稱環保軒。郵政局就遷到咫尺之間的胡忠大廈一樓。英國政府這個保育活化方法,本來已經有問題,回歸後還被香港政府借鏡,產生了其中一條保育方程式︰
舊建築物修復 + 將原有的東西搬到旁邊伸手可及的地方 + 將毫無關係的事物放入修復好的建築物= 保育
這條保育方程式不是萬試萬能,起碼新界鄧氏祖屋不會讓你亂來,但只要用得著,政府就毫不猶疑,把方程式搬出來。
方程式真是好用
到了坐落於莊士敦道和大王東街交界的和昌大押舊址。小克寫這裡時已經是2007年的事了,政府要將舊址翻新,就用保育方程式。它先將原來好端端在這裡的和昌大押和均記雀鳥等遷走往原址幾步之近的大王東街。
看到兩家店孤孤獨獨,不禁令人嘆息,舊建築物原本將中西文化美好地交融一起,西式的建築風格和中國式的騎樓,再加上中國古式的店舖,混合一起前所未有地和諧和有趣。這是香港的特色。
但現在這已經淪為一個軀殼,表面是一樣的,大樓翻新之後,就租給高級餐廳,令這幢建築物成為貧富差距的標誌,我們這些蟻民已經很難有機會走進裡面,而有錢人大可到裡面享受世界。
從環保軒說起
還是英人治港的時候,位於皇后大道東的舊郵政局可能已經不合時宜,所以於1992年關閉重修,改用成環保資源中心,稱環保軒。郵政局就遷到咫尺之間的胡忠大廈一樓。英國政府這個保育活化方法,本來已經有問題,回歸後還被香港政府借鏡,產生了其中一條保育方程式︰
舊郵政局 |
新郵政局 眼利的讀者可以看到左方的舊郵政局 |
這條保育方程式不是萬試萬能,起碼新界鄧氏祖屋不會讓你亂來,但只要用得著,政府就毫不猶疑,把方程式搬出來。
方程式真是好用
到了坐落於莊士敦道和大王東街交界的和昌大押舊址。小克寫這裡時已經是2007年的事了,政府要將舊址翻新,就用保育方程式。它先將原來好端端在這裡的和昌大押和均記雀鳥等遷走往原址幾步之近的大王東街。
看到兩家店孤孤獨獨,不禁令人嘆息,舊建築物原本將中西文化美好地交融一起,西式的建築風格和中國式的騎樓,再加上中國古式的店舖,混合一起前所未有地和諧和有趣。這是香港的特色。
但現在這已經淪為一個軀殼,表面是一樣的,大樓翻新之後,就租給高級餐廳,令這幢建築物成為貧富差距的標誌,我們這些蟻民已經很難有機會走進裡面,而有錢人大可到裡面享受世界。
只剩軀殼 |
標籤:
遊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