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雜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雜談」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

中國的龍



不久前,有人問我「虯」字怎讀,我答不出來了。此「虯」字我以前見過,但並無深究,得過且過。當時旁邊朋友讀過《虯髯客傳》,助我解答,以後又把此事忘了。直至近期讀書見「虯髯客」三字,想起不久前的事,卻硬是想不起讀音,暗罵自己蠢,於是翻查字典,方解開「虯髯客」(音︰求炎客)三字的讀音之謎。

字典寫虯是一種無角龍,髯泛指鬍鬚,合起來的「虯髯」大概指「如虯龍一樣的鬍鬚」(我猜的),虯龍身體靈活,活動時彎曲盤繞,「虯髯」於是指彎曲的鬍鬚,亦特指兩腮上的鬍子。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火影忍者裡的日本宗教


火影忍者裡的日本神話一文中講過很多日本神祇,這些神祇大多出於出雲神話。出雲神話之後有日向神話,而日向神話最後一個神(人﹖)就是天皇。

所以日本天皇被人民普遍認為是神的後裔,可能不是所有人民,但至少有一種宗教是篤信前文所述的天照月讀,甚至天皇的,就是神道 (Shinto),或稱神道教。

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而另一大教則是佛教。下文將淺述兩教在漫畫中的影子。

2011年7月1日星期五

火影忍者裡的日本神話


一直都知道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齊史極喜歡將日本神話歷史文化,甚至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搬到自己的故事裡。我國的孫悟空成為了一忍者的通靈獸,日本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當然都成為了故事人物的招式名字。

熟悉火影的人自然知道天照月讀是日本神祇,網上亦有很多人講述,這次純粹將眾人所說的集中一起。對火影無接觸的亦可一讀,順便加深對日本歷史文化神話的認識。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日本聲優


繼續是從漫畫《爆漫。》外推向不同方面。漫畫中女主角的目標是配音員,當地稱「聲優」。「優」在日文指「演員」,「聲優」就是「聲音的演員」。日本的配音員分動畫系與吹替系。動畫系聲優不用多解釋,吹替系其實即是替外國劇集或電影配音的聲優。

漫畫中女主角想做的是動畫系的聲優,其中一段情節是眾聲優「上電視」,以及有聲優和漫畫家對談,不禁令我好奇,怎麼日本聲優那麼常出鏡呢﹖回想之前,《少年JUMP》亦會出現動畫聲優對角色的評價以及他們的專訪,看來日本聲優的曝光率較香港的要高很多。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從腰斬漫畫到酷刑


小弟不算是「毒男」,但亦很喜歡漫畫。小弟觀日本漫畫,在當中眾多的王道漫畫之中,唯獨《爆漫。》(又稱爆漫王、食夢者和Bakuman)獨樹一幟,故事中兩位男主角合作畫漫畫,艱苦奮鬥地要獲得漫畫連載,面對失敗和迷茫,衝破困難,直令人熱血沸騰。

當中當然就涉及到漫畫的腰斬,因為得不到人氣的漫畫,就不能再在周刊中生存。「腰斬腰斬,不會真的是在腰那裡斬下去吧﹖」這是我在看漫畫時想的。

結果真的是。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歲月神偷與雙彩虹


電影《歲月神偷》拍得好。裡面提到雙彩虹,說是難得一見的景象,令很多人抱著夢寐以求的心,希望有緣一見。

如果你抱著這樣的心,我會很同情你。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麵包籃與雞尾酒


前陣子玩一個電腦遊戲,遊戲目的是把不同的物質/物件混合一起,從而得出新的物質/物件,挺令人上癮的。由於遊戲是英文的,小弟英文水平不高,「混出來」的物件自然有不認識的。

例如這個︰Molotov cocktail

對於Molotov這個人,我是聽過的,就知道叫莫洛托夫,是蘇聯甚麼甚麼的。但是莫洛托夫的雞尾酒是甚麼回事呢﹖他的專用飲料﹖翻查字典,原來是汽油彈﹗知道後就更是好奇了,為甚麼汽油彈會叫「莫洛托夫的雞尾酒」呢﹖然而,因為早前功課繁忙,未能抽時間考證,直至前天讀龍應台的《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讀到「麵包籃」,勾起了我對「莫洛托夫的雞尾酒」的疑問。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Wanderer fantasia

從前有一人名叫舒伯特(Franz Schubert),他是一個作曲家,但是他很窮。因此,為了賺點錢,他作了一首歌,一首幻想曲,後人叫作Wanderer fantasia,但是只是作曲何來錢﹖於是,他將這首歌「獻給」(dedicate to)一個他朋友,Hummel(也是個音樂家)的鋼琴學生。名為「獻給」,實為討點錢。

此曲被後人認為是舒伯特作品中最難和要求最多技巧的一首歌,而弔詭的是,舒伯特自己也不能把它彈好,他說這曲是「留給魔鬼彈的(the devil may play it.)」。所以,哈哈,各位如果在學琴,歌曲又老是彈不好的話,不用怕,作那些歌的天才們都可能不會彈。哈哈。

此曲分為四個樂章(movement),對於我們這些不懂音樂的人,稍微留意一下開始時的主題(motif),那段節奏在往後不斷變化,演變出新的樂章。

先聆聽一下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如毒品一樣的填鴨式教育

填鴨式教育,蘇聯人發明的,意思是老師一味灌輸知識給學生。單向教學,學生就是一隻隻鴨,飼料倒進口裡(所謂的「學習」),消化不良(考試),然後排泄(考試之後把所學通通忘記)。這種良好學習方式在中國廣泛地應用。

哈﹗你才50分

筆者還是一個小小的中學生。上課時,老師的問題,多半無人回答,他們唯一等待的,是問題的標準答案,答案一出現,大家火速將答案抄下,如獲至寶,然後再望向下一條問題,等待答案。

中文課少有作文練習,每逢作文,班中定是一片愁雲慘霧,大家寫呀寫呀,辛辛苦苦嘔心瀝血地寫出一篇文章。然後作文發回來的一天,大家例必看分,嘩﹗75分﹗(七字頭的分數已經很高),開心死了﹗再看評語,不了了知,然後開始問別人的分數。哈﹗你才50分……

老師對作文是特別用心的,花很多時間講評,但大家知道了分數,大多都將老師的話拋緒腦後,反正我75分,為甚麼要聽﹖


大家都習以為常

很多老師看到班裡的情況,心裡是沮喪的。同學說大家著重的是應試技巧,與他們談文章深意是浪費氣力。我說大家都缺乏安全感,怕考試時看到題目腳軟,所以眼裡只想抓著應試技巧這個水泡,了解作者心境思想這等湖光山色,他們不敢去欣賞,因為怕掉了救生圈,溺死海中。

大家眼中只有分數,只會去比較70分和50分,但不會去了解其他人的文章,其實50分不代表差,70分亦未必真的好,70分可能做到考試要求但文章流於表面,50分可能是好文不過在考試制度裡它只值50分。分數,從來不完全代表實力。

學生上課欠缺動力,其實是因為老師教的是理解和欣賞文章,而他們要的是考試天書和背誦,學生從中不應得到所需,當然就無心上課,也從心底裡看不起老師。

學生自幼受填鴨式教育影響,習以為常,腦筋不轉動,就不轉動,你硬要它轉,隨時一下用力過猛,搞到他們發癲。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白痴人喝牛奶,更白痴的人改造牛奶

昨天讀報,驚見這段新聞︰

【明報專訊】中國專家培育基因改造乳牛,可生產出成分和營養都跟人奶相近、同樣能提升嬰兒免疫力的「類人奶」,科研小組期望,這些「類人奶」能在10年後如純牛奶般在超市有售,成為人奶及配方奶粉以外的另類嬰兒奶品選擇。
.......
這種牛奶的脂肪,比一般牛奶高約20%,乳固體水平亦經調整,令它更接近人奶成分,而且含有多種人奶蛋白質,包括保護初生嬰兒免受細菌感染的溶菌酶(lysozyme),增加嬰兒免疫細胞數量的乳鐵蛋白(lactoferrin),以及較易被嬰兒消化吸收的甲型乳清蛋白(alpha-lactalbumin)。
......
不過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學家坎貝爾(Keith Campbell)稱,除非故意引入有毒基因,否則基因改造動植物並無危害。他認為基因改造食品如應用得宜,可製造出更佳產品,令消費者得益。

想讀原文可到以下網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03/4/nly9.html

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將乳牛的基因改造,讓牛奶成分更接近人奶,藉以提高喝的人的免疫力和提高牛奶的營養等等。

人喝牛奶,牛喝人奶

這篇報導令我想起以前我讀過陳雲先生的文章〈戒奶〉。讀完這篇又牛奶又人奶的報導後,不如讓我們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為甚麼要飲奶﹖

生產牛奶的公司一直標榜的是牛奶含有充足的鈣質,可防止骨質疏鬆云云,所以喝牛奶是對的。但是,想想,我們為甚麼要喝奶﹖我們甚麼時候會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