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輩香港人,唐詩三百首之中,不會吟時也「讀過下」,但是宋詞,除了岳飛的〈滿江紅〉或者蘇軾的〈水調歌頭〉,我相信很多人仍然把李清照當成男人。香港人對唐詩的認識實在比宋詞要多很多。
想到很久沒有理會我們親愛的古詩和古文,所以這回想看看宋詞。
曲子詞
宋詞,即宋代的詞。這個「詞」字,全名「曲子詞」。「曲」,指音樂,「詞」,就是為樂曲所配的歌詞。前指的音樂,為漢族的民間音樂,糅合了少數民族等的音樂而成,稱「燕樂」。「燕樂」一詞中,「燕」與「宴」同音,所以燕樂乃宴會中表演的音樂。然而這個「曲」在「詞」的不斷演化之中,慢慢失去其重要性,到了現在,「曲」已經流失,只剩下「詞」。
詞的出現眾說紛紜,有說起源於隋朝,有說起源於五代十國,但並不重要。起碼大家要知道,詞並非起源於宋代,詞只是在宋代發展到頂峰,綻放得最動人最美麗,所以我們讀詞,多選宋代。
結構
詞多分段,可叫一段,但多聽人說一闋和一片。一片叫單調,兩片叫雙調,如此類推,有三疊和四疊。
詞相比唐詩好像自由得多。我們讀的唐詞平仄相對,句句對偶,非常工整。宋詞好像自由奔放,字數長短不限,讀時頗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然而詞是不是真的自由得多呢﹖不是。詞是有規律,有定數,每句限長短,限平仄,而這個規限在於詞牌。
「滿江紅」、「水調歌頭」是詞牌。這些詞牌是通用的,一個詞牌就像一個模型,有固定的字數, 預定的平仄,已經把所有細節「set」定了,詞人一定要按照規定寫詞,所以詞比詩不見得要自由得多少。
舉個例。例如詞牌〈蝶戀花〉,60字,不可多不可少,。它的格式就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這些仄仄平平之中,有些地方可以將就的,是可平可仄的(隨便粗體了幾處,未盡錄),但有些則不變。
詞牌有的是有由來的,而配的詞原本與詞牌關聯,但隨著詞的發展,詞與詞牌的關係消失,不同人配的詞,用同一個詞牌,可以截然不同。就如蘇軾的〈水調歌頭〉,內容和水調歌頭四字毫無關係。〈蝶戀花〉講的也不是蝶愛上花。
流派
分出一小節來講宋詞流派,其實沒甚麼可說。簡而言之,詞由開始直到北宋,大多半都是寫男女之情,朋友離別,頗像香港的流行曲,多局限於一個「戀」字。這些詞人,如晏殊、歐陽修,被稱為婉約派詞人,多半是含含蓄蓄,滿腔愁緒又支支吾吾。
後來南宋出現了一些文辭豪邁,迥然不同,如蘇軾、辛棄疾,稱為豪放派。作品中字字鏗鏘,句句都彷彿有團熱火。
之後,我們就分流派來看下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