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讀杜牧 (4)

好久無講杜牧,冷落了他,實在是在下之錯﹗讓我們看看他寫當時的朝廷吧。

華清宮與荒淫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華清宮,位於陝西,坐落於驪山山麓,以溫泉見稱。唐玄宗和楊貴妃曾居於此,生活荒淫。杜牧這首詩乃諷刺唐玄宗縱情淫樂,荒廢朝政。

詩前兩句,「繡」字寫驪山樹木樓台色彩班斕,「次第」則指順序,是描寫驪山上華清宮的景色。之後兩句,飛騎帶著荔枝趕到,楊貴妃見飛騎自遠而至,高興非常,可是她連荔枝來了都不知道,可見她只是為了勞役一下下屬,吃到荔枝與否其實她心裡有數。

要寵愛還是要荔枝

剛剛說了楊貴妃知道自己吃不到荔枝,為甚麼呢﹖首先,回到最基本,搜尋資料才知道,原來楊貴妃喜荔枝。《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蜀,即四川。華清宮位於陝西驪山,楊貴妃又如何能吃到四川新鮮荔枝﹖就算是飛騎運送,荔枝容易變壞,送到都已經色香味盡失。所以,唉,楊貴妃除了小時在四川有幸一嘗荔枝,做了皇上愛妃後,連荔枝都無啖好食。

有些人是成千上萬人都想做的,李嘉誠,誰不想做﹖不過李嘉誠就有他的煩惱,是其他人想也想不到的。荔枝,誰會知道,成為了楊貴妃的煩惱﹖

2011年4月19日星期二

香港政府的藍屋一帶發展方程式

如果還沒有讀過香港政府的保育方程式,請先讀一讀,今次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它的延續。

藍屋建築群的意外和意外


話說小弟在灣仔遊蕩,又怎可以不到到藍屋,看看這個一級歷史建築﹖

石水渠街藍屋與慶雲街黃屋和景星街橙屋,合起來叫「藍屋建築群」,後兩者分別在1928和1958年收歸政府,政府用特別的油漆分飾,因而得名。然而藍屋之所以是藍色,完全是一宗意外。當時香港政府要為藍屋髹上油漆時,因只剩下水務處的藍油,因利成便,除了最尾一幢的私人樓沒有被髹上藍色,其他幾幢都全變成藍色。

意外陸續有來,藍屋新髹而成之後,慢慢吸引了欣賞的目光,市民認為藍屋有趣特別,讚不絕口。政府於是把原本被冷落一邊的黃屋橙屋重新搬出來,收回石水渠街等的土地權以供發展,搞了個「藍屋建築群」。

它理應鶴立雞群

說完有一點點無聊的歷史,讓我們見識一下香港政府的荒唐吧。首先,我要強調的是,藍屋你我都知道在哪裡,黃屋和橙屋我錯過了,小弟也是在搜集資料時才知道的。所以,藍屋應該是最特別,最深入我們的心,最吸引我們的。從這件事可知,它理應是鶴立雞群的吧。

所以,唔該政府﹗麻煩不要隱沒它。

請找找藍屋
 我猜想政府應該是想延續「藍屋神話」,又或認為藍屋不夠獨特,又可能怕它孤獨,因此將旁邊的建築物都髹成五顏六色。這樣做,除了將整排建築物變得眼花繚亂之外,原本理應鶴立雞群的藍屋也被搶了風頭。

這是從網上找回來的。

 
跟文章第一幅圖(小弟照的)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小克口中「芥辣黃屋」的出現。

之後應該就是「嫩粉紅」、「蘋果青」和「寶石綠」(參考第二幅圖)。

還有這個還未完工的新樓,依稀可以看到是「玫瑰紅」。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香港政府的保育方程式

讀過小克其中一本書(非常嚴格來說它是一本漫畫書),裡面有一章講顏色,多次提到了香港政府保育政策的荒唐之處,讀過甚是有趣,於是今天便隻身到灣仔找提到的地方做實地考察。

從環保軒說起

還是英人治港的時候,位於皇后大道東的舊郵政局可能已經不合時宜,所以於1992年關閉重修,改用成環保資源中心,稱環保軒。郵政局就遷到咫尺之間的胡忠大廈一樓。英國政府這個保育活化方法,本來已經有問題,回歸後還被香港政府借鏡,產生了其中一條保育方程式︰

 
舊郵政局
新郵政局 眼利的讀者可以看到左方的舊郵政局
舊建築物修復 + 將原有的東西搬到旁邊伸手可及的地方 + 將毫無關係的事物放入修復好的建築物= 保育

這條保育方程式不是萬試萬能,起碼新界鄧氏祖屋不會讓你亂來,但只要用得著,政府就毫不猶疑,把方程式搬出來。

方程式真是好用

到了坐落於莊士敦道和大王東街交界的和昌大押舊址。小克寫這裡時已經是2007年的事了,政府要將舊址翻新,就用保育方程式。它先將原來好端端在這裡的和昌大押和均記雀鳥等遷走往原址幾步之近的大王東街。


看到兩家店孤孤獨獨,不禁令人嘆息,舊建築物原本將中西文化美好地交融一起,西式的建築風格和中國式的騎樓,再加上中國古式的店舖,混合一起前所未有地和諧和有趣。這是香港的特色。

但現在這已經淪為一個軀殼,表面是一樣的,大樓翻新之後,就租給高級餐廳,令這幢建築物成為貧富差距的標誌,我們這些蟻民已經很難有機會走進裡面,而有錢人大可到裡面享受世界。


只剩軀殼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如毒品一樣的填鴨式教育

填鴨式教育,蘇聯人發明的,意思是老師一味灌輸知識給學生。單向教學,學生就是一隻隻鴨,飼料倒進口裡(所謂的「學習」),消化不良(考試),然後排泄(考試之後把所學通通忘記)。這種良好學習方式在中國廣泛地應用。

哈﹗你才50分

筆者還是一個小小的中學生。上課時,老師的問題,多半無人回答,他們唯一等待的,是問題的標準答案,答案一出現,大家火速將答案抄下,如獲至寶,然後再望向下一條問題,等待答案。

中文課少有作文練習,每逢作文,班中定是一片愁雲慘霧,大家寫呀寫呀,辛辛苦苦嘔心瀝血地寫出一篇文章。然後作文發回來的一天,大家例必看分,嘩﹗75分﹗(七字頭的分數已經很高),開心死了﹗再看評語,不了了知,然後開始問別人的分數。哈﹗你才50分……

老師對作文是特別用心的,花很多時間講評,但大家知道了分數,大多都將老師的話拋緒腦後,反正我75分,為甚麼要聽﹖


大家都習以為常

很多老師看到班裡的情況,心裡是沮喪的。同學說大家著重的是應試技巧,與他們談文章深意是浪費氣力。我說大家都缺乏安全感,怕考試時看到題目腳軟,所以眼裡只想抓著應試技巧這個水泡,了解作者心境思想這等湖光山色,他們不敢去欣賞,因為怕掉了救生圈,溺死海中。

大家眼中只有分數,只會去比較70分和50分,但不會去了解其他人的文章,其實50分不代表差,70分亦未必真的好,70分可能做到考試要求但文章流於表面,50分可能是好文不過在考試制度裡它只值50分。分數,從來不完全代表實力。

學生上課欠缺動力,其實是因為老師教的是理解和欣賞文章,而他們要的是考試天書和背誦,學生從中不應得到所需,當然就無心上課,也從心底裡看不起老師。

學生自幼受填鴨式教育影響,習以為常,腦筋不轉動,就不轉動,你硬要它轉,隨時一下用力過猛,搞到他們發癲。

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讀杜牧 (3)

杜牧擅寫景,我們讀他的七絕得益肯定不少。由於顧慮到講古詩篇幅太長會很悶的關係,我們每次讀一首,再稍未了解多一點。這樣篇幅會較短,讀者亦容易入口。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千里︰寫的是千里的江南,可見不是一小部分,而是整個江南。
水村︰傍水的村落。
山郭︰依山的城郭。
南朝︰南北胡裡面的南朝。

讀詩學中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亦即是描寫南朝在江南所建極多的寺廟,四百八十寺只不過是一個約數,唐人用以強調數量之多,而且杜牧也不可能數過啦。

然而,為甚麼南朝要建那麼多寺廟呢﹖原來南朝君主喜佛,南朝第三個朝代「梁」,初期君主梁武帝管治得宜,國勢頗盛。但武帝過於信奉佛教,三次出家,朝臣花了大量金錢為他贖身。武帝又建造大量佛寺,翻佛經,花在佛教的金錢日多,勞民傷財,民不聊生。正是佛教令南梁衰落。

所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句,除了描寫被濛濛煙雨寵罩的寺廟,營造出點點朦朧美之外,也包含了詩人對歷史的感嘆。至於裡面有否對南朝的諷刺,不太明顯,見人見智。

很多皇帝荒淫無道,既好大喜功,又貪戀女色,草菅人命,令朝代衰落,繼而走向滅亡。南梁君主不愛女色不愛奢華,反而是一個「宗教狂徒」,愛佛愛出禍,連江山都斷送,實屬少見。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白痴人喝牛奶,更白痴的人改造牛奶

昨天讀報,驚見這段新聞︰

【明報專訊】中國專家培育基因改造乳牛,可生產出成分和營養都跟人奶相近、同樣能提升嬰兒免疫力的「類人奶」,科研小組期望,這些「類人奶」能在10年後如純牛奶般在超市有售,成為人奶及配方奶粉以外的另類嬰兒奶品選擇。
.......
這種牛奶的脂肪,比一般牛奶高約20%,乳固體水平亦經調整,令它更接近人奶成分,而且含有多種人奶蛋白質,包括保護初生嬰兒免受細菌感染的溶菌酶(lysozyme),增加嬰兒免疫細胞數量的乳鐵蛋白(lactoferrin),以及較易被嬰兒消化吸收的甲型乳清蛋白(alpha-lactalbumin)。
......
不過英國諾丁漢大學生物學家坎貝爾(Keith Campbell)稱,除非故意引入有毒基因,否則基因改造動植物並無危害。他認為基因改造食品如應用得宜,可製造出更佳產品,令消費者得益。

想讀原文可到以下網址︰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03/4/nly9.html

簡單來說,就是科學家將乳牛的基因改造,讓牛奶成分更接近人奶,藉以提高喝的人的免疫力和提高牛奶的營養等等。

人喝牛奶,牛喝人奶

這篇報導令我想起以前我讀過陳雲先生的文章〈戒奶〉。讀完這篇又牛奶又人奶的報導後,不如讓我們回到最根本的問題,為甚麼要飲奶﹖

生產牛奶的公司一直標榜的是牛奶含有充足的鈣質,可防止骨質疏鬆云云,所以喝牛奶是對的。但是,想想,我們為甚麼要喝奶﹖我們甚麼時候會喝奶﹖


2011年4月3日星期日

讀杜牧 (2)

杜牧善五言古詩。在讀杜牧 (1)時,我們看過《張好好詩》,其實還有其他,如更有名的《杜秋娘詩》和《感懷詩》,但由於筆者中文水平有限,翻譯解讀能力不足以應付,再加上長篇古詩很難引起有趣,所以讀短詩。

詩情畫意中的愁緒

杜牧的近體詩中,抒情寫景居多,以簡單的白描帶出詩情畫意,或心中的情感,如《清明》。《清明》這首詩家傳戶曉,讀來琅琅上口。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根根據二十四節氣而定,清明不一定下雨,杜牧描寫的是江南春雨。意︰清明下雨,哄托出憂鬱的氣氛。家人上山掃墓,起碼一家團聚,詩人和路上行人孤身一人,真是「欲斷魂」。

小時讀這首詩,不明白最後兩句的意思。說來慚愧,「借問酒家何處有」的「酒家」,我漸意識一直以為是樓下的甚麼甚麼酒家,吃一盅兩件那些。意︰詩人想找酒家喝酒,借酒消愁,排解心中愁緒,牧童指向遠方長滿紅杏的村莊。

小時我不明白最後兩句的意思,其實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明白最後兩句的用意。詩人問酒家在哪,牧童指向杏花村,又如何﹖不過現在明白了,其實這就是杜牧的詩,簡單直接,你讀甚麼就是甚麼,不過這幾十個字做出來的意景境,就是令人佩服的地方。
讀《清明》,感到孤寂,如果填鴨式教育還沒有奪去你美妙的聯想力的話,你應該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一幅畫,畫裡雨如銀絲,詩人抬頭問坐在牛背上的牧童,牧望小手一指,只見荒涼的野外,有幾點紅杏,旁邊是旌旗飄揚的酒家。

杏花
一遍淒涼。為甚麼會覺得淒涼呢﹖其實有某些字詞是引導你聯想的。最直接的有「清明」、「雨紛紛」和「斷魂」。間接的有「借問」,有問路經驗的人會知道,問路的時候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就是忽然,很短暫的,會有一種安全感,這是因為原本不懂路的時候,有點彷徨。所以,當我(未必所有人跟我一樣)看到「借問」,就有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
還有「遙」字,遙即是遠,「遙指」也是一種荒蕪的感覺,起碼如果該地是繁華的話,酒家不會很遠。「杏花」也有點淒冷,千里的野外,多是泥黃和淺綠色,反正就不是有生氣的顏色,這幾點紫紅的杏花沒有陪襯,就顯得孤獨。